新四軍是抗日戰爭時期我黨領導下的抗日武裝力量的兩大主力之一,她是一支政治堅定、忠于黨、忠于人民、英勇善戰的人民軍隊,她勇敢地擔負起了黨所賦予的開展華中敵后抗戰的戰略任務,曾威震大江南北,為打敗日本侵略者立下了不朽的功勛。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陳毅同志曾為新四軍的創建、發展、壯大和勝利做出了極其卓越的貢獻。 (一) 陳
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作者:傅佑全
2023-01-03 14:34:21
洪學智上將 1941年,鹽阜軍區司令員洪學智(后排左一)與軍區各部部長合影。 金寨,一片紅色熱土,在革命戰爭年代,10萬金寨子弟參軍參戰,走出了50多位開國將軍,是全國有名的將軍縣。洪學智將軍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這位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是我軍現代后勤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1955年和1988年,他兩次被授予上將軍銜。 洪學智出生在
來源:安徽日報 作者:張大鵬 袁野
2023-01-03 11:18:13
竺蓮芬(1924~1945),原名竺肖英,又名竺巧英,嵊州市鹿山街道雙燕村(原新聯鄉下燕窠村)人。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1年夏考入縉云助產學校。次年春,根據黨組織指示回嵊工作,任中共城區區委婦女委員。1945年5月19日,竺蓮芬去沿山某地參加會議,途經諸界庵時,遇偽軍短槍班被捕。在獄中,敵人軟硬兼施,竺蓮芬堅貞不屈,1945年6月壯烈犧牲,時年21
來源:嵊州新聞網-今日嵊州
2022-12-20 09:04:51
滕代遠,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國工農紅軍早期創始人,新中國鐵路事業的奠基人。滕代遠先后兩次進入新疆,曾任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首任主任。如今,座落于烏魯木齊市勝利路的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紀念館,已成為新疆著名的紅色旅游景點。在中蘇合璧建筑風格的紀念館內,俄式鐵床、木質沙發等陳設還保持著原有的布局,展室內陳列的一件件展品,見證了包
來源:新疆黨建網 作者:古娜
2022-12-19 10:47:56
○施夫俊○施夫俊使用過的沖鋒號○施夫俊使用過的望遠鏡○孟良崮戰役中,大娘向施夫俊指點敵指揮所位置。鄒健東 攝 在即將建成的中國共產黨合肥歷史館里,有一件非常珍貴的藏品——沖鋒號。它的主人叫施夫俊。在十多年的戎馬生涯中,他以沖鋒號為武器,英勇善戰,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戰斗的勝利。 軍民魚水情 1924年9月,施夫俊出生在安徽廬江縣一
來源:合肥晚報
2022-12-16 14:13:19
合肥地區女共產黨員鮑有蓀 從表面看,這是一方刻有伯毅、文宣等字樣的普通硯臺,但它又是不普通的,因為它是合肥一位女共產黨員從上中學時就開始使用的,并伴隨她為中國革命和建設奮斗一生。這位女共產黨員就是合肥人鮑有蓀。 投身革命 百折不撓 1916年,鮑有蓀出生在合肥一個愛國人士的家庭。受家庭的熏陶,她從青少年時期起就形成強烈的愛國思
來源:中共合肥市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學習強國客戶端
2022-12-15 11:04:33
伍修權 伍修權(1908 3-1997 11),中共黨員,湖北武昌人。1908年3月出生于武漢普通家庭。1922年秋,進入武昌高等師范附小。在教師陳潭秋的教育和啟發下開始觀察社會,思索人生,追求革命。1923年由陳潭秋介紹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從此走上革命道路。1925年,受中央委派赴蘇聯學習,就讀于莫斯科中山大學。1927年9月轉入莫斯科步兵學校。1928年畢業后留校
來源:甘肅日報
2022-12-07 15:11:35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隨著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與國內外形勢的發展,國共兩黨合作抗日的局面逐漸形成。在這種形勢下,為了推動甘肅國共合作局面的盡快形成和營救西路軍失散被俘人員,周恩來向黨中央提出在蘭州設立辦事處,并先后從西安派吳鴻賓、張文彬前往蘭州了解實際情況。1937年5月下旬,中共中央委派中共黨員
來源:江蘇黨史網
2022-12-07 15:06:41
上世紀三十年代,當日本侵略軍的鐵蹄無情踐踏中華大地之時,中國的熱血青年或毅然從軍抗擊日軍入侵,或艱難探索救國之路,曾任哈爾濱市委書記的鐘子云就是其中之一。在那段艱苦歲月里,鐘子云同奮斗抗戰第一線的抗聯戰士一樣,冒著生命的危險,為中華民族的解放而四處奔波、英勇奮斗,在隱蔽戰線上堅持抗戰救國。
來源:黑龍江黨史網 作者:曲曉溪
2022-11-24 09:25:38
往事雖已褪盡了歲月鉛華,但是翻開歷史一頁,在牡丹江抗戰十四年的歷史長河中,一位地下黨員在多次與黨組織失去聯系的情況下,仍堅持革命。他和他的家人為牡丹江地區的解放事業所做出的貢獻,就像是夜晚天空中閃爍的繁星,照亮了這片神奇的土地。建立地下聯絡站20世紀初,孫紹唐的父親孫彥忠(人稱孫八爺)帶著妻子及兩個兒子投奔哥哥孫彥卿(人
來源:龍志網
2022-11-09 14:28:27
許國(1919—1941年),原名許興昆,山東省寧陽縣城關區(現寧陽文廟街道)南許村人。1919年生于貧苦農家。14歲在鞏家堂小學讀書,16歲考入縣城三民小學。1935年一二·九運動發生后,參加青年學生抗日救亡團體。1936年,因家境困窘被迫輟學。1937年10月,參加張子明的地方抗日游擊隊,成為游擊隊抗日宣傳隊骨干,進行形式多樣的抗日宣傳活動。1938年1
來源:寧陽縣情網
2022-11-06 11:15:36
1、劉麗珊:原籍湖南省衡陽市,1919年出生在上海一個革命知識分子家庭。抗日戰爭爆發后,劉麗珊隨父到長沙參加革命。1937年冬,她從長沙出發到達山西臨汾,進入抗日民族大學學習。一個月后,又步行1800里,越過封鎖線,到晉北五臺山區,被分配到犧牲救國同盟會五臺中心區擔任宣傳工作,曾演出《放下你的鞭子》等劇,后來又為犧盟會辦報。犧盟會成立大
來源:中共山西省委黨史辦公室 作者:中共山西省委黨史辦公室
2022-10-25 14:33:53
蔡力平,女,原名蔡織云,1918年生,海門縣建新鄉(現啟東市王鮑鎮)人。她學習刻苦,成績優異,初中畢業后,到海門蟠龍小學任教。1939年夏天,蔡力平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后,組織上派蔡力平到曹家鎮私立海門中學高中部,以讀書為名開展學運工作。到校后,她組織同學閱讀進步書籍、教唱救亡歌曲、成立學生會、出宣傳抗日的黑板報。對校長蔡蔭恩不準
來源:海門日報
2022-10-16 10:14:53
陳銘炎(1911——1945),又名陳輝、陳大英,廣東合浦縣(今屬廣西)人。1936年畢業于中山大學,中國青年同盟盟員,廣州一二九運動積極參加者。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全國抗日戰爭爆發后,由曾生介紹到惠陽縣任坪山小學校長,在那里建立中共支部,任支部書記,組織劇團演出,主編抗日刊物《坪湖》。1938年冬,中共惠寶工作委員會成立,任工委委員兼坪山區
來源:東莞市綠色建筑協會
2022-10-16 09:44:21
毛澤東同志親自為張浩同志抬棺一、張浩原名林育英,129師第一任政委,(第二任政委是鄧小平)。他有一個堂弟叫林育蓉,后來位列開國元帥第三位。張浩同志1922年入黨,是中共早期領導人之一。他是一個硬漢,在黨內有鋼人的稱號。他曾經在東北的日本監獄關押一年,受盡嚴刑拷打,但始終堅貞不屈。1935年11月,他受共產國際派遣從莫斯科經蒙古抵達陜北
來源:百度 石榴樹下采采
2022-10-16 10:04:20
任弼時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參與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的一系列重大決策的制定和實施。在大革命的緊急關頭,任弼時旗幟鮮明地同右傾機會主義錯誤斗爭,并努力糾正黨內盲動主義錯誤。在抗日戰爭初期,任弼時受黨中央委托,前往共產國際匯報中國革命實際情況,闡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確路線。在解放戰爭時期,任弼時
來源:統戰新語
2022-10-14 16:06:26
任弼時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參與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的一系列重大決策的制定和實施。在大革命的緊急關頭,任弼時旗幟鮮明地同右傾機會主義錯誤斗爭,并努力糾正黨內盲動主義錯誤。在抗日戰爭初期,任弼時受黨中央委托,前往共產國際匯報中國革命實際情況,闡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確路線。在解放戰爭時期,任弼時
來源:統戰新語
2022-10-14 16:03:39
任弼時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參與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的一系列重大決策的制定和實施。在大革命的緊急關頭,任弼時旗幟鮮明地同右傾機會主義錯誤斗爭,并努力糾正黨內盲動主義錯誤。在抗日戰爭初期,任弼時受黨中央委托,前往共產國際匯報中國革命實際情況,闡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確路線。在解放戰爭時期,任弼時
來源:統戰新語
2022-10-14 15:59:50
1931:山河破碎抗爭起 ——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
1931年,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波濤洶涌的一年。走進歷史,我們會發現這一年發生了很多事情。比如:中央根據地紅一方面軍節節勝利的反圍剿戰爭,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統治中共中央。當然,這一年最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還是九一八事變。(一)在紅一方面軍勝利打破國民黨軍隊的第一次圍剿不久,1931年初,蔣介石以軍政部部長何應欽兼任陸海空軍
來源:學習時報
2022-09-24 16:46:12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也是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歷史新起點。中國共產黨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是抗戰勝利的關鍵。■號召力:發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到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在長達14年艱
來源:北京日報理論周刊
2022-09-24 16:17:43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戰爭紀念網.com 主辦單位:長沙市抗戰文化研究會
電話:0731-85531328 QQ:2652168198 E-mail:tougao#krzzjn.com(#替換成@)
湘公網安備43010402000821號 ICP備案號:湘ICP備18022032號 長沙市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